传媒访问

健康速递: 耳仔红肿痕痒「游泳耳」可致外耳严重并发症

2022-07-05

炎炎夏日,不少人希望游泳消暑,但要小心如果池水入耳而处理不善,或有机会患上「游泳耳」!

 

症状

「游泳耳」即是外耳道发炎,症状一般包括外耳道发热、疼痛、红肿、发痒,患者甚至可能会流脓、有血。分泌物和脓都有机会堵住耳道,影响病人听力。

部分高危人士如未有及时就医,更可引致罕见的外耳炎严重并发症,后果可大可小!其中使耳朵附近的骨也发炎 —– 颞骨发炎。骨发炎的细菌相对较难清理,加上颞骨连接中耳、内耳。 中耳耳骨受损会导致传导性失聪;内耳发炎意味患者的听神经以及平衡神经可能会受损,导致永久神经性耳聋、失平衡等。亦可能影响面部神经,引致面瘫。最严重的甚至有机会导致脑部血管栓塞、脑膜炎、脑炎,或有生命危险。

 

容易有「游泳耳」的高危人士

·         经常游泳

·         免疫力差(如糖尿、肾病、癌症患者等)

·         湿疹患者

·         鼻咽癌患者

·         经常戴耳机(因工作需要或习惯听音乐睡觉)

·         戴助听器

 

「游泳耳」又可分为细菌性发炎和真菌性发炎:

细菌性发炎

细菌性发炎相对较普遍,通常是病人耳朵有微小伤口不自知,然后有不干净的液体进入耳道软组织,导致发炎。病人通常是单边耳朵发炎,同时两只耳朵发炎者多为外耳道湿疹或经常游泳人士。

病人来求诊时,我们会先了解其病历及进行耳窥镜检查,观察外耳道有没有发炎、有没有异物堵塞等。之后会检查耳膜有没有破损,有否影响中耳、耳道有没有含脓等。如有需要亦要检查病人听力有没有受损,会再由听力学家做纯音听力检查。

如耳窥镜检查发现病人耳道内有异物、分泌物或含脓,医生会用吸引管清理干净,然后才滴耳药水。如果外耳道非常肿胀,医生或会放置「引道棉花」,扩大耳道,让药水流入患处,以达致治疗效果。药水一般含抗生素,部分亦有类固醇,作消炎、消肿、减轻痛楚。通常使用药水后一周,病情会明显改善。

 

真菌性发炎

过份使用抗生素药水有机会适得其反,导致真菌性发炎。除此之外,免疫力差的人士,如糖尿、肾病、正在使用化疗药物或曾接受头颈电疗的癌症患者都较易出现真菌性外耳炎。

细菌性及真菌性发炎病征非常相似,医生会先询问病人病历,了解有没有以上的高危因素,然后再进行耳窥镜检查。真菌性外耳炎通常是临床诊断,医生会在患者的耳道内看见霉菌。如有需要,医生亦会化验耳朵的分泌物以作诊断。

 

如何预防「游泳耳」

如果在游泳、洗头时有水入耳,可以侧头单脚跳将水排出,再用毛巾轻轻拭干外耳。用棉花棒只会将耳垢推入耳道,如用尖锐的对象清理,更有机会挖伤皮肤,引致发炎。

 

不少人常常想清洁耳垢、挖耳朵,但其实耳朵有「自行清洁模式」,就像「推金币」一样,会自行将污垢向外推,在外耳道抹一圈清理便可。过度清洁反而会有反效果。 若有怀疑或相关症状,应立刻求诊,切勿延医。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撰文: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 助理敎授兼耳及耳神经科主管 张慧子

來源:HealthW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