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访问

健康人:每个人都有机会患上中耳炎?炎症可以自行痊愈?未能及时处理严重有机会致聋

2023-11-24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影响成人和儿童的听力健康。这种炎症通常发生在耳膜后的中耳部分,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细菌、病毒感染或是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并发症。「Healthies健康人」很高兴能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系主任、耳鼻咽喉科专科医生-唐志辉教授为我们介绍有关中耳炎的常见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为大家解开中耳炎的各种迷思。

 

问:什么是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什么分别?

 

答:从急性中耳炎发展至中耳积液,再进一步演变为慢性中耳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了解中耳炎首先需要了解中耳的位置:它位于耳膜后方的空室,通过耳咽管与鼻咽连接,而耳蜗和内耳则位于其后方。中耳不仅局限于耳膜附近,实际上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鼓室、上鼓室和乳突部。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它的发炎反应在临床表现上与伤风或流行性感冒时的炎症相似。而黏膜是我们的呼吸皮肤(Respiratory epithelium),黏膜细胞会由于炎症反应而产生分泌物。在中耳炎发病时,过度的分泌物和炎症可能导致咽鼓管堵塞,堵塞会阻碍正常的液体排出,可能导致液体在中耳内积聚。如果积聚的液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就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和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耳朵内部的持续性炎症,可能由反复的急性中耳炎、耳部伤害或鼓膜穿孔引起。如经历过一次急性中耳炎后,液体无法排出并留在中耳内,产生中耳积液(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最后有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常见于2-6岁的儿童。是由于液体长期积聚在中耳内,而液体的积聚和耳咽管的堵塞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虽然大多数患者都能自行痊愈,但症状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1

 

问:中耳炎在香港普遍吗?有什么成因和常见症状?

 

答:中耳炎在香港十分普遍,尤其多发于儿童。中耳炎通常是由伤风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并发症。虽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耳内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时,液体可能会在耳内积聚,患者会感到耳朵有湿润感或胀塞感。在严重的情况下,急性中耳炎可能会引起剧烈的耳痛、发烧、听力下降、有脓液流出等症状。然而,并非所有伤风或流行性感冒都会导致中耳炎,但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确实会增加患上中耳炎的风险。1

 

问:中耳炎病情可以很严重?会否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哪些情况下才需要求医?

 

答: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在未经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而其中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永久性听力损失,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少数患者。

在某些情况下,急性中耳炎可以进展成细菌性感染,可能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耳膜穿孔并伴随耳漏,但耳膜通常能自我修复,所以不必过份担心。然而,约有1%的患者亦有机会出现长期耳膜穿孔,进而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小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更会发展成胆脂瘤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with cholesteatoma formation)。1

总括而言,适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有效控制中耳炎,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寻常的症状,应尽快求医。

 

问:中耳炎会否自行痊愈?有什么治疗方案?

 

答:大多数轻症的中耳炎都能自行痊愈。一般的发炎,如感冒引起的,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痊愈后炎症会随之消失。一项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跟进了超过100名3至6岁儿童中耳积液 / 慢性中耳炎患者,发现约一半患者即使未经治疗,也能在6个月内康复。当中只有部分个案是急性中耳炎,耳膜还有穿洞且尚未愈合,但这种情况在儿童或成人都有可能发生。

治疗上,首选是药物治疗,必要时再选择手术治疗:

  • 急性中耳炎: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生素、引流和通气药物,能减少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分泌。发炎时可使用抗炎药物,并有药物可暂时疏通黏膜和对抗组织胺类。局部麻黄类药物有时用于缓解中耳炎症状和加速康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性中耳炎):可能需用含抗生素的滴耳剂,最好选不含毒性的。少数严重个案需用注射型抗生素,有些家庭医生会选择为重症或反复患上中耳炎的患者提供短剂量注射药物治疗。耳膜穿洞需持续治疗,以免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如果炎症发作时,需清洁耳朵或在需要时疏导脓液以纾缓不适。耳膜穿洞亦需通过外科手术如鼓膜修补或填充手术进行修补。手术选项包括微创和局部开放手术,如耳镜手术为患者进行无切口修补。
  • 胆脂瘤中耳炎:情况比较特殊,需治疗修引性袋口或侵蚀性的胆脂瘤。当外皮向中耳和乳突区或从中耳上方开始侵蚀,形成类似皮脂瘤的破坏性炎性组织,随之会破坏听力系统、听骨链甚至神经,有时甚至侵蚀脑部。因此,一旦发现胆脂瘤,应及早求医以便尽快进行相应的治疗1

 

问:如何预防中耳炎?

 

答:建议注射疫苗。包括是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病毒如流感、新冠病毒等的季节性疫苗,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HIV等细菌的疫苗。儿童常规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成人也可以选择接种;而HIV疫苗则视个人情况而定。虽然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由病毒引起的中耳炎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特别是在其他高风险因素影响时,仍有机会诱发中耳炎。1,2

                                                       

迷思 1:中耳炎会不断复发吗?如何进行相应的治疗?

 

答:如患者被特定的高风险因素影响,病情会相对较反复甚至持续复发。治疗方法包括观察患者情况,对于经常感染、免疫力低降、呼吸困难、睡眠窒息综合症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患有中耳积液/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感染和其他原因导致鼻咽部位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发炎,而引起阻塞鼻咽管形成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在中耳炎多次复发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耳黏膜穿刺或在植入中耳气管时割除腺样体或扁桃体,以减少慢性感染和发生炎症的来源。1

 

迷思 2:婴幼儿是否比较容易患上中耳炎?

 

答:婴幼儿较容易患上中耳炎,特别是在一岁或之前,而且较难诊断。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咽管尚未发育完成且向横生长,导致中耳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积聚而引起炎症。此外,婴幼儿容易因为呼吸道感染而引发急性中耳炎,但在三岁后,随着免疫力增强,炎症症状相对轻微甚至并无症状。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尽快向医护人员查询。

 

迷思 3:长期使用耳机会否导致中耳炎?

 

答:长期使用耳机并不会引致中耳炎,但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的不适。外耳道位于耳膜外,若积聚污垢有机会导致疼痛甚至发炎。1,3

 

迷思 4:如耳朵入水而未能排出,会否导致中耳炎?

 

答:由于有耳膜的保护,耳朵入水未能排出通常不会导致中耳炎。然而,它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的炎症,这种情况常见于游泳者。如耳内积水最终导致中耳炎,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耳膜破损的问题。1,3

 

迷思 5:持续的呼吸道问题,如鼻塞和流鼻水,是否较易引发中耳炎?

 

答:持续的呼吸道问题,确实有机会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呼吸道问题会令耳咽管黏膜诱发炎症反应并产生分泌物。当大量分泌物产生时,可能会导致液体积聚在中耳而形成中耳炎。

此外,我们之前所提及婴幼儿较容易患上中耳炎,这亦有可能是由于以下的高危因素影响而导致:

  • 遗传问题:遗传头颅问题如唇腭裂、颅面综合症或唐氏综合症等问题,可能会导致耳液积聚,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 交叉感染:儿童上学可能会接触到较多致病原,从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 呼吸道问题:主要因过敏症(如鼻敏感、哮喘)引起的黏膜肿胀和免疫力下降,容易受交叉感染影响,进而导致急性中耳炎
  • 环境因素:如天气变化、空气污染、吸入二手烟等因素都可能对儿童的健康(尤其呼吸道)造成负面影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措施可减少感染风险
  • 婴儿习惯:当婴儿使用奶嘴、奶瓶喂食或哺乳姿势不当时,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吞咽动作。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耳咽管的功能,进而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如果有持续的呼吸道问题,特别是儿童,应密切注意中耳炎可能诱发的症状,如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耳朵分泌物等症状,应尽快求医。

 

嘉宾: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教授及系主任 唐志辉

来源:健康人

 

以上内容仅供学术分享或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其他医生及医护专业人员的意见。有关您的个人健康或治疗情况,请向您的医护人员查询

 

1. 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 中耳健康知多少. Available at: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cad=rja&uact=8&ved=2ahUKEwjb0-T4spSCAxVZa94KHU1ECkMQFnoECBgQAQ&url=https%3A%2F%2Fwww.studenthealth.gov.hk%2Ftc_chi%2Fnewsletters%2Ffiles%2Fbridge68.pdf&usg=AOvVaw3vyuRiSjT_jCG3okrYdEpU&opi=89978449. Accessed 29 October2023

2. 卫生署.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常见问题.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0770.html. Accessed 29 October2023

3. 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 外耳保健. Available at: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newsletters/newsletter_56.html. Accessed 29 October2023

4. 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 中耳健康知多少. Available at: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health/health_ehs/health_ehs_mehi.html. Accessed 29 October2023